社会创业者如何看待“社会企业”?
在实际创立、经营社会企业过程中,社会创业者会有哪些思辨和学习、立基于过去的经验,他们又将如何展望下一个十年社会企业的发展呢?通过 3 位社会创业圈活跃的创业者——“鲜乳坊”共同创办人郭哲佑、“绿藤生机”共同创办人郑涵睿,与“人生百味”共同创办人巫彦德的观点分享,我们期待呈现社会创业者心中真实的想法。
1
何谓社会企业?
究竟何谓社会企业?每个人看待社会企业就如戴上不同滤镜的眼镜,各有自己的观点及角度。从广义上来说,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组织,其组织型态可以是营利公司、亦可是非营利组织。
兼顾社会使命与商业营运,是社会创业家十年如一日的挑战。
社会创业者选择通过商业行为的营运模式去回应特定的社会问题、以及创造支持组织运作的资金流。要想兼顾社会使命与商业营运,既需面对两端各自的多变复杂性,又得同时在两者间取得适切的平衡,这是怀抱社会使命开创事业的创业家十年如一日的挑战,也是社会创新创业圈各方参与者广泛讨论的主题。
在社会使命端,社会企业需具备清晰的问题意识,持续探索与深化自身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影响力。
在商业营运端,社企需转换思维,不仅只以受益者或服务对象为中心,亦得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规划产品或服务,并磨练如财务、行销、管理等各式技能,以期在变化快速且竞争激烈的主流市场中站稳脚步。
2
社会创业者如何看待“社会企业”?
01
人生百味的共同创办人巫彦德
人生百味的共同创办人巫彦德认为,“社会企业就像是活用社会资本的企业,或是活用经济资本的非营利组织。”他进一步分享,商业世界很多的概念,像是对成本效益的分析、对组织未来发展的投资等,是很值得借鉴的。站在单纯依赖捐款、无营利产品或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和传统只注重获利的一般企业中间,社会企业更能看见两者互补之处,并在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时,多了工具选择的弹性。
人生百味的共同创办人巫彦德认为,社会企业站在传统无贩售产品或服务的非营利组织,和传统只注重获利的一般企业中间,更能看见两者互补之处。
如从 2014 年起持续关注都市贫穷与无家者议题的人生百味,一方面在街头展开无家者和街卖者的陪伴与培育,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了解无家者与街卖者的生活挑战与真实需求;另一方面则对大众展开长期的倡议和沟通,设计出吸引消费者目光的街卖产品与活动企划,让同一份理念以多元形式呈现和传达,既降低人们认识议题的门槛,搭起无家者与街卖者和社会大众对话的桥梁,也透过产品服务的贩售获得支持组织营运的现金流。
扣紧社会企业的核心精神“以商业模式作为手段,达成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”,巫彦德表示:“我对社会企业的看法是,它所贩售的产品或服务,不能没有社会价值。若一家社企创造的社会价值极低或没有社会价值,产品做的再好、商品价值再高,都不能算是社会企业。”虽然面对着需兼顾社会使命和商业营运的挑战,社会企业不会混淆“手段”与“目的”的差异,一味追求营收的成长,忽略社会价值的创造方为组织存在的原因。
02
绿藤生机的共同创办人郑涵睿
绿藤生机的共同创办人郑涵睿则分享:“在思考一个组织是否为社会企业时,我会想先听经营团队阐述其创立的动心起念,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和态度。”对郑涵睿来说,外在展现的行为和结果,都来自于经营团队的经营哲学和理念,因此,经营团队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和社会问题间的联系,以及其欲解决的社会问题,和愿景、目标、策略是否连贯一致,都是检视该组织是否落实社会企业精神的要点。
绿藤生机成立于2010 年,以“让一个更真实、更健康的永续生活型态萌芽”为使命,从初成立时销售的有机活芽苗、到2013 年推出了全世界首见以芽菜萃取为概念的个人清洁保养品牌,绿藤生机致力于提供消费者生活与饮食上,更简单健康、同时对环境友善的选择。
绿藤生机对使命的重视从公司的产品开发策略可见一斑,由于坚持在原料选择和制程上做到环境友善,绿藤生机产品开发的速度相较于同业慢许多。即使对环保的重视看似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少了优势,郑涵睿始终认为:“少了社会价值和使命,绿藤也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。”
03
鲜乳坊的共同创办人郭哲佑
鲜乳坊的共同创办人郭哲佑认为,社会企业在经营时,会持续不断地积极思考如何纳入更多“善”的元素。呼应郭哲佑的观点,近年来,的确有越来越多社会企业在专注于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同时,积极地探索企业经营的多元样貌,除了提升对组织治理与利害关系人关系经营的重视,亦在营运过程中,更有意识地了解事业对周遭环境与社区的冲击,进而降低组织的负面外部性。
于 2015 年 1 月发起《白色的力量:自己的牛奶自己救》群众募资专案,鲜乳坊在两个月中受到近 5 千位赞助者支持,累计 608 万募资总额,掀起一波讨论炫风。于同年 3 月完成公司登记,鲜乳坊是全台唯一由动物兽医师成的鲜乳品牌,致力于以合理收购价鼓励酪农提高生产品质,进而促进产业升级,同时保障消费者饮用鲜乳的品质,提供消费者“严选单一牧场”、“无添加无调整”、“兽医现场把关”、“公平交易”的高优质鲜乳。
鲜乳坊在持续以合理价格采购生乳,实践酪农产业公平交易的理念之外,亦通过公司盈余回拨,积极投入大动物兽医师的培育,期待能从根本上扭转产业困境。除了重视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承诺,鲜乳坊也将员工福祉放在心中,给予员工高于同业平均的薪资待遇,并提供丰富的教育训练机会,支持公司伙伴的职涯发展。而在公司发展日渐稳定后,鲜乳坊启动了“认养育幼院与偏乡棒球队日常饮用奶”的回馈项目,如郭哲佑所说的,在经营过程中,一步步纳入更多善的元素。
3
小结
3 位受访者的回应为社会企业的广义定义“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”增添了更细致的内涵,亦彰显了具备社会创业精神(Social Enterpreneurship)的创业者以终为始、灵活创新、自我更新的心态。
“以终为始”是指社会创业者以组织的社会使命为依归,据此去设定营运的目标和策略;“灵活创新”意味着社会创业者不受限于现有解决问题的选项,而能跳脱框架思考,提出创新的概念与营运模式;“自我更新”则代表社会创业者会持续修正和调整模式,扩大组织能创造的影响力。
社企流自2014年起启动“社企流 iLab 育成计划”,深度支持近百位社会创业者走过创业第一哩路,一路以来,社企流陪伴创业者经历事业的跌宕起伏,并从中看见当社企面对难关时,除了外部专业技能、人脉连结与资金上的支援,创业者与经营团队对组织理念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创业精神,亦是突破瓶颈、持续向前的关键。若将社会创业譬喻成一场马拉松,iLab 育成计划执行团队和社会创业者初次见面时,总是会问:“你看见什么样的社会问题?你期待创造什么改变?”便是希望双方以社会使命作为根基,再展开商业面上的讨论,确保彼此对于这场赛事的起点(为什么开始)与终点(想到到达哪里)能先达成共识。
综上所述,虽然理念并非万灵丹,一味诉诸理念却没有采取相对应的行动,并无法真正解缓社会问题。然而,理念与愿景作为社企经营的起点和终点,既提供了社企持续向前的内部动机,也指引着社企发展前行的方向。
4
真实市场的反馈:好理念让消费者首次购买,产品力让消费者持续支持
对使命感与理念的重视,让社企显得与传统仅重视获利的一般企业与众不同。当社会企业面对市场挑战时,其经营背后的理念与创造的社会价值,在消费者心中到底有多少份量、又会让商业运转得更顺利、还是更艰辛呢?
社会企业的产品价格普遍较高,是因为除了产品本身性能之外,品牌背后的社会价值也是为产品增值的要素。而要将社企产品推向市场,如何促使民众愿意购买社企产品或服务,便是商业化之下必须关注的问题。
根据 2019 年《社创大调查》结果指出,愿意采取行动、以较高的价格支持社企产品的民众将近 5 成,足见社企产品有一定的市场。而社会企业要如何提升自身的产品价值让民众更有感,进而在市场中永续经营,则是须持续面对的课题。
从自身经验出发,郑涵睿和郭哲佑皆认为:“理念可以作为大众认识品牌的突破口,但它通常只能让消费者付一次钱,真的让消费者持续购买、支持公司永续经营的,仍然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。”
另一方面,很多时候社企理念的响应者并不等于消费者,如鲜乳坊很受大学生的支持和喜爱,但实际上会稳定花钱购买牛奶的,却是妈妈族群,也因此,在理念和诉求的社会价值受到支持之余,清楚辨识出会实际消费的族群非常重要。
郭哲佑补充说明:“社会创业者要知道,通常创业的人想法都很非主流,所以当你设计出想卖给自己的产品,通常不会是大多数消费者要的。先了解消费者需求,然后确保自己的产品和他们的需求能对上。产品的品质是社企拓展市场的关键。”
面对市场对于商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权衡与消费选择,巫彦德则点出,若将社企产品力想成其“商品价值”和“社会价值”的组成——如人生百味与街卖者合作销售的芳香片,其商品价值为具设计感的图案和除臭去味的功能;社会价值则为协助街友自力更生,以及提供消费者一个认识街友议题的契机。目前,市场本身对社会价值的重视度仍然不高。当市场认知改变,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即便在价格上高于同等功能的竞品,也有机会获得消费者青睐。
如近年来兴起的环保吸管风潮,正是大众环保意识提升的体现。巫彦德说明:“先是环保团体长久累积和倡议的成效,改变大众对吸管的看法和付费意愿,环保吸管才逐渐变成一个消费者想要的产品。”
在对于特定社会价值的共识尚未达成时,消费者自然地会分配较多注意力在产品的商品价值上,这是当社会企业选择了具商业行为的营运模式后,需面对的市场真实状况。由于商业面能否运转起来,影响着社会企业长期影响力的存续和扩散,商业策略思维与技能的培养,始终是许多社会创业者念兹在兹的重要任务。
5
下一个十年:不断自我挑战与更新,盼能孕育更多改变社会的社企品牌
展望下一个十年社会企业在社会的样貌,郑涵睿期待有更多具代表性的社企品牌出现,当社会越来越重视经济报酬以外的社会价值,结合原有的商业能量,将可期待有更多点滴改变社会、累积广大影响力的品牌诞生。
而郭哲佑预期,未来自带“社会创业DNA”的组织会越来越多,因为时代开始交替,许多青年对多元的社会价值本就有更多的认同感。他也进一步表示,他乐见更多社会企业的出现,即使其中有些社企因不敌现实挑战而失败也无妨,“只要在创业的过程中积极尝试新的模式和解方,并有所学习,就算失败也有意义”。他建议社会创业者,未来企业的发展关键之一在于营运模式与新型科技的整合,若社企能把握与善用科技的力量,将更有可能拓展事业,扩大社会影响力。
巫彦德则提醒,在销售的过程中,沟通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价格一定是大众最好理解的,但除此之外,社企更可以尝试将商品作为一个媒介,去沟通其他价值,让商品背后的社会意义可以被传达与支持。“我希望十年后的社会企业有能量、也愿意分出力量跟社会沟通,促进社会反思,让更多人看见理念的价值。”
3 位创业者描绘出的社企未来样貌,呈现了其所重视的价值与影响力,亦反映了对自身组织的期许。而在下一个十年,社会企业整体发展能如期待般的,怀抱勇于试错的创业精神、与公众积极对话的热忱,在社会使命和市场现实的拉扯中,开创宽广深厚的改变吗?问题的答案,正握在现在与未来的社会创业者手中。
本文根据搜狐新闻:社创观点|创业者眼中的社会企业——在社会使命和市场现实之间,勇于尝试开拓活路整理而得。
编辑:刘姿含
文章荐读